宽敞的街道,美丽的庭院,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走进广阔天地乡大程庄村,一幅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,如此美景也勾起了杨军奇的一串串回忆……
退役后,杨军奇一直在外打拼,凭着敢拼敢闯吃苦在先的奋斗精神,闯出了一番天地。2013年,杨军奇回村,看望家乡的老父亲。当时村内产业凋零、年轻劳力流失、村民增收乏术,只能靠养猪、鸡、鸭等畜禽创收,怀揣着父辈郑重的嘱托以及乡亲们殷切的希望,杨军奇走马上任村党支部书记。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阔斧进行环境整治。在他看来,只有环境变美了,才能让村民生活得更好。他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,吹响了人居环境整治“冲锋号”。硬化村内道路1700余米,新打机井25眼,打通断头路2处,拆除私搭乱建12处76间,整治北汝河违建2处16间,在村里建成“二程”文化广场一座,并积极协助村民,投资30多万从山东菏泽引进1万多棵牡丹幼苗,建立大程庄牡丹种植基地,经过一年的管理,牡丹现已进入盛花期,牡丹竞相绽放,姹紫嫣红,美不胜收,方圆几十里的游客纷至沓来,拍照打卡,徜徉在花海之间,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。
党建引领,服务群众心向阳
杨军奇一直说,为人民服务是一辈子的事。杨军奇同志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、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上任之初,村里存在经济薄弱、群众意见大、历史遗留问题多村内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,严重影响着村内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。他决定打造一支拉得出、顶得上、起作用的队伍。于是他召集起村里的退役军人和青年群众,以退役军人为骨干,以优秀青年为补充,建立起一支召之即来,敢打必胜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,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河道巡防、环境整治、平安建设、秸秆禁烧、三夏生产等重点工作,使村内各项重点工作均走在全镇前列,业已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、引领社会正能量的排头兵,受到人民群众广泛赞誉。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,杨军奇同志身先士卒、靠前指挥,带领志愿服务队始终坚守一线,保证畅通采购、运输、送货入户的物资保障流水线,保障全村人民群众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,确保在特殊时期群众家中生活储备充足。今年三夏时节,天气干旱少雨,严重影响秋粮播种,杨军奇不等不靠,带领党员志愿服务队广泛发动群众利用沟渠、机井等水源抽水浇地,积极统筹协调户与户之间农机机械、水井的使用,鼓励群众使用高效灌溉技术,减少水资源浪费,提高灌溉效益。针对优抚对象、外出务工家庭、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,主动帮助他们协调水泵,帮助他们抗旱抢种,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。
谋求发展,寻找产业新活力
要振兴乡村,经济发展是硬道理。杨军奇对内勤俭持家,对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,找项目、求人才,积极争取政策在大程庄落实落地。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、资金,动员群众筹集土地的同时,采用支部+企业方式建成红色产业孵化基地---绿源农业合作社,发展大棚蔬菜产业,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4万元以上。同时,他还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业,种植果木“冬枣”100多亩,吸引远近游客进入园中采摘。现如今的冬枣园内,臂腕粗的枣树上硕果累累,惹人怜爱,青如翡翠,红如玛瑙的冬枣挂满枝头,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图,三三两两的游客穿行枣林间体验着采摘的乐趣,品尝着冬枣的翠甜,欢声笑语洒满枣林。采摘的乐趣,不仅吸引了游客,也催生了乡村旅游的新业态。大程庄紧紧依托牡丹种植基地和冬枣采摘园,积极发展农家乐、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,将“赏花游”、“采摘游”等融入其中,打造了集休闲、娱乐、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体验。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,也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大程庄村人均年收入也由2019年的8000元,增加到2023年的11000元。
星光不问赶路人,时光不负实干者。“兵支书”杨军奇“不待扬鞭自奋蹄”,以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无畏精神和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豪情壮志,从一点一滴做起,把小事当大事干,一步一个脚印,在带领大程庄走上美丽乡村的幸福路上践行着初心。